PLC 外部配线是工业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,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设备安全性。配线不当可能导致信号干扰、误动作甚至设备损坏。以下从配线原则、关键信号配线规范、抗干扰措施、常见问题及排查四个方面详细说明:
分类布线按信号类型分开敷设,避免不同类型线路混走同一线槽 / 管道,防止干扰:
动力线(电机、变频器电源线,AC220V/380V):单独走强电桥架,与其他线路间距≥30cm;
控制线(PLC 数字量 I/O、继电器输出线):走弱电桥架,与动力线交叉时垂直穿过;
模拟量线(传感器、变频器 AO 信号,4-20mA/0-10V):单独用屏蔽线,远离动力线和高频设备(如变频器、伺服驱动器)。
接线牢固性
接地规范
PLC 系统采用单点接地(所有接地汇总到一个接地极,避免地电位差);
接地电阻≤4Ω(模拟量系统要求≤1Ω),接地线截面积≥2.5mm²(铜芯);
动力设备(电机、变频器)外壳单独接地,与 PLC 接地分开(避免动力接地干扰弱电)。
线缆选型
动力线:根据负载电流选截面积(如 1.5kW 电机用 1.5mm² 铜缆),穿管或桥架敷设;
控制线:数字量用 0.75-1mm² 多股铜缆(柔韧性好),模拟量必须用双绞屏蔽线(屏蔽层覆盖率≥85%);
环境特殊时(高温、油污、腐蚀),选用耐温线(如硅胶线)、防油线或铠装电缆。
RS485 通信线:
必须用双绞屏蔽线(如 RVSP 2×0.75mm²),阻抗 120Ω;
终端电阻:通信距离>50m 时,在总线两端的设备(PLC 和最后一台从机)A/B 端子间并联 120Ω 电阻,消除信号反射;
接线:A 接 A、B 接 B,不可接反(否则通信失败),屏蔽层单端接地(PLC 侧)。
以太网(PROFINET):
工业现场干扰(电磁干扰 EMI、射频干扰 RFI)是配线的主要挑战,需针对性处理:
动力线干扰:
接地干扰:
布线冗余:
信号丢失或误动作
模拟量波动大
通信失败
PLC 输出点烧毁
PLC 外部配线的核心是 “分类隔离、牢固可靠、抗干扰、接地规范”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设备手册(端子定义、功率参数)和现场环境(干扰源、距离),重点关注模拟量和通信线的屏蔽处理,以及感性负载的保护措施。配线完成后需进行导通测试、绝缘测试和空载试运行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